12月6日,記者從湖北省宜昌市商務局獲悉,宜昌市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宜昌市支持餐飲行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通過四方面10條“真金白銀”的舉措,助力餐飲業有效應對疫情影響,加快“回血”,推動全市餐飲行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2022年全國知名企業萬州行”重點招商合作項目簽約活動在重慶市萬州區舉行,本次活動共簽約招商項目86個,總投資783億元。其中,現場集中簽約項目25個,總投資633.4億元。項目涵蓋先進材料、食品加工、新型能源、醫藥化工、裝備制造、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
記者從重慶市大數據發展局獲悉,近日,川渝兩地攜手打造的全國首個數據領域跨省地方標準——《公共信息資源標識規范》已正式發布實施,意味著兩地率先在跨領域數據標識、數據確權、數據互認等方面作出重要探索,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服務業數據領域擴大開放。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南京市高度重視數字貿易發展,立足產業優勢先行先試,全面深化國際經貿規則對接、治理探索和制度創新,聚力打造具有全球輻射效應的數字貿易示范區。
根據《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麗江古城之獨特歷史文化價值,并于1997年批準將其作為人類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為了人類的利益,保護麗江古城,人人有責。
工廠流水線生產有序、街頭巷角再現“煙火氣”……近日,重慶市沙坪壩區積極采取多種有溫度、有實效的舉措,有序推動企業、商貿市場和重大項目開工復市復產。
12月4日,記者從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獲悉,自本次疫情發生以來,重慶經信系統牢固樹立廠區就是“第二社區”理念,在會同相關部門督促指導工業企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抓好封閉生產、保供穩鏈、物流提速、水電氣保供等工作,推動生產恢復穩步有序。截至12月1日,全市7407家規上工業企業,在生產企業6198戶、占比83.7%。其中,封閉生產、閉環生產的企業分別達3232家、2321家,占比52.1%、37.4%;合計在崗員工112.4萬人,在崗率75%。
為激發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助力提升中小微企業負責人及骨干管理人員綜合能力,近日,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全新推出“2022年中小微企業網絡學苑”,開展線上公益性助企培訓,以期幫助中小微企業知識賦能,穩健發展。
張志鋒表示,下一步,重慶市金融管理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將協同發力,全力推動金融進一步支持穩經濟大盤專項政策落地見效,強化銀企對接,推進信息共享
11月30日,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磨憨鐵路口岸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順利通過海關總署驗收,來自老撾、泰國等東盟國家的水果通過中老鐵路進入我國,不再需要卡車轉運,這進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時效。